在“低油價”時代到來的同時,“低氣價”的時代也接踵而至。由于全球天然氣資源供應日趨寬松,再加上國際油價“腰斬”的拖累,2014年以來國際氣價大幅下跌,其中亞太市場液化天然氣(LNG)價格跌幅過半。
天然氣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目前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不足6%,而全球平均水平是24%。專家認為,當前低氣價時機的出現,為我國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借此時機我國應編制和發布一系列指數產品,努力使這些價格或指數成為今后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石油天然氣貿易合同定價基準。
由“緊”轉“松”全球天然氣市場“變臉”
與前幾年的緊俏行情不同,自去年以來,全球天然氣市場發生轉向,步入寬松狀態。尤其是貿易流通靈活的LNG現貨市場行情大幅下滑。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在于油價和供需形勢的變化。
通過對比分析氣價和油價的關系,東亞地區LNG進口價格與布倫特油價的相關性高達0.975。在2014年上半年,布倫特油價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最高達到每桶115.06美元。當時東亞地區LNG進口均價大約每百萬英熱值15-16美元。而去年下半年油價開始斷崖式下跌,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幾乎維持在每桶50美元下方,進口LNG價格也跌至每百萬英熱值七八美元。
在供需方面,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核電發展受阻,全球LNG需求激增,東亞LNG進口價被大幅推高。近一兩年來,LNG需求增速步入“換檔期”,而全球新建、擴建LNG項目不斷投產,市場供給充裕。
英國石油公司(BP)報告顯示,2000年以來,全球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2.5%,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6.1%;但2014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速僅0.4%,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增速降至2%。
中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孫賢勝分析稱,亞太需求增速減緩是全球天然氣需求疲軟的最主要因素。日、韓及臺灣地區天然氣消費增速明顯放緩,印度甚至出現4年連續下降。
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放緩的態勢更加明顯。2014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為9.8%,降到近十年的最低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最新披露的行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465億立方米,增長2.7%。
“低氣價”時代買家話語權地位提升
根據項目規劃,從2015年開始,全球LNG市場還將迎來一輪供應增長大潮,并持續到2020年左右。而從需求方面來看,需求未有明顯改善的跡象。這意味著,低氣價的狀態仍將延續。
孫賢勝介紹,截至2014年底,全球規劃、設計、在建的總液化能力約為每年4.52億噸。如全部投產,預計2020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將接近每年8億噸,但這個任務似乎難以實現。如果以三分之一項目按時按量投產,2020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將達到每年4.4億噸,比2014年增加約45%。
“伴隨著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格局的變化,低氣價時代已經到來。”孫賢勝,預計“十三五”期間,亞太地區LNG長期合同價格平均在每百萬英熱值11美元;亞太地區LNG現貨價格約每百萬英熱值8美元。
隨著全球LNG供需狀態發生轉向,賣家對消費市場的爭奪趨向激烈。除了傳統的中東、澳大利亞、東南亞等LNG供應地之外,受益于頁巖氣開發的美國正在積極推動LNG出口。而相比之下,買家的話語權地區明顯提升。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所副所長白俊撰文指出,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極大提高了北美天然氣市場供應,改變了大西洋兩岸的天然氣貿易格局。理論上講,供應增加帶來的價格下降會外溢到亞太區域。北美天然氣資源在未來將更多地流入亞太國家,特別是日本、韓國和印度等。
孫賢勝認為,亞太地區仍將是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最旺盛的地區,年均增速約4.7%。到2035年亞太天然氣需求在全球中的比重將從目前的17.4%上升到27.2%,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消費中心。
阿格斯中東-亞太原油與液化石油氣副總裁亞歷杭德羅·巴巴荷薩亞歷杭德羅說,現在從西非、拉美、北海和北美等地區的油氣供應商都在向亞太市場聚焦。中東更不愿意放棄需求增長旺盛的亞洲市場。因此,中國及亞太地區在形成定價權方面越來越有優勢。
抓住低氣價機遇 我國提升天然氣定價話語權
天然氣是我國實現能源供應優質化、清潔化、多樣化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國是個缺油少氣的國家,近年來,天然氣進口維持高速增長,截至2014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30%。
面對著“低氣價”這一難得的契機,專家呼吁加快完善我國天然氣多元化供應體系,保障能源安全,促進我國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
孫賢勝認為,借助低氣價的契機,應以重點資源國和周邊國家為重點,繼續完善現有進口通道,開辟新的進口通道,推動供給來源多元化。同時,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海外資源開發,建設中亞、俄羅斯、澳大利亞、卡塔爾、加拿大等穩定可靠天然氣供應基地。
在天然氣國際貿易方面,廣東省油氣商會專家姚達明表示,應該運用長、短期天然氣貿易相結合的靈活的貿易方式,既要以長期合同確保供應的穩定可靠,又要以短期合約和現貨貿易為必要補充,平衡供應波動和價格風險。
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專家認為,在持續優化天然氣配送管網的同時,加快儲氣庫設施的建設節奏和規模,提高應急儲備調峰能力。
在保障供應的同時,專家呼吁,借助當前契機,我國宜積極推動國內天然氣交易平臺資源建設,爭取亞太地區天然氣定價權,提升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
與原油類似,當前,國際兩大天然氣基準價也分別為美國和英國所掌握,影響面覆蓋全球天然氣定價的70%以上。而相比于歐美地區,亞太地區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然氣定價交易市場一直沒有建立起來。
2015年7月1日,我國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始試運行,開展LNG和管道氣交易,積極爭取亞太地區天然氣定價話語權。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表示,要充分發揮平臺資源優勢,利用交易中心平臺產生的價格,編制和發布中國天然氣價格指數、中國LNG價格指數、中國LNG運輸價格指數、中國天然氣消費景氣指數等一系列指數產品,努力使這些價格或指數成為今后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石油天然氣貿易合同定價基準。
自試運行以來,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運行順暢,交易日趨活躍。截至12月2日,共成交管道天然氣25.6億立方米,成交均價為每立方米2.45元;液化天然氣成交8.2萬噸,成交均價為每噸4062元。管道天然氣交易區域已覆蓋華東、華中、華南、華北、西南和東北六個區域,液化天然氣交易主要在華東地區。預計今年全年將完成管道天然氣成交近6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10萬噸;明年將完成管道天然氣19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500萬噸。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董事長李健表示,按照“先氣后油、先現貨后中遠期、先國內后國際”的發展戰略,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力爭建設成為亞洲第一、世界前三的交易中心,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石油天然氣交易平臺、信息平臺和金融平臺。